08
Jun
2020

環保企業的“地攤”在哪兒?

發布者:Piaopiao Zheng 瀏覽次數:103

這個禮拜,最火的詞無疑是“擺地攤”。

在環保圈,大家也紛紛蹭熱度。

有人說,地攤雖好,但也不能搞得遍地都是垃圾,還是得注意環境衛生。

總體來講,環保人對“地攤經濟”都是抱著“看熱鬧”的心態,感覺跟自己沒啥關系。

確實,環保企業的客戶要么是政府,要么是企業,基本沒有面向個人的,所以“擺地攤”似乎離環保企業很遠,總不能擺個攤去賣過濾膜、焚燒爐吧?

不過,仔細想想,“地攤經濟”其實還是和環保企業有關的,并且關系還很大。它釋放出一個重大信號,意味著環保產業的商業模式將發生重大轉變。

首先,國家為什么大力推動“地攤經濟”?是因為今年經濟形勢不好,受新冠疫情沖擊影響,一季度的GDP增長甚至是負的,這已經是多少年沒有出現過的狀況了。

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,也是第一次沒有提出具體的GDP增速目標,足以說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之大。

既然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非常大,政府肯定會給出應對措施,而中國政府給出的對策就是——促消費。

圖片.png

5月28日的總理記者會上,李克強表示:

這次出臺的政策主要是“紓困和激發市場活力”,首先要讓市場主體活下來,為市場主體紓困,激發他們的市場活力。

所以,這次采取的規模性政策,用了70%左右的資金比較直接地去支撐居民收入,因為這樣做就可以促進消費、帶動市場。

也正是因為如此,兩會剛剛結束,“地攤經濟”就火了。這正是“促消費”政策落地的表現,速度之快,歷史罕見。

因此,“地攤經濟”火了,意味著“促消費”政策落地,政府開始通過擴大內需的方式來刺激經濟了。與此同時,也意味著傳統的“投資拉動型”政策已經過時了。

圖片.png

總理明確表示,這次出臺的規模性政策主要是“紓困和激發市場活力”,它注重的是穩就業、保民生,主要不是依賴上基建項目。

這是因為,現在中國的經濟結構已經發生很大變化,消費在經濟增長中起主要拉動作用,而且中小微企業在吸納就業中占90%以上。

過去,應對經濟下滑,中國政府的傳統辦法都是政府投資,搞基建,上項目,中國也因此贏得了“基建狂魔”的稱號。這其中,環保企業也是受益者之一,因為環保企業的客戶主要就是政府,環境基礎設施也主要由政府來投資。

但這一次,政府的思路變了,“投資拉動”變成了“促消費”,環保企業期盼的大項目、新基建也就希望渺茫了。

當然,投資拉動也不是沒有,只不過量比以前少了。總理說,今年還有“兩新一重”,但投資總量有限,在規模性政策的總盤子里只占比20-30%的份量。

即使這20-30%的量,也大多與環保企業無關。所謂“兩新一重”主要是指新型基礎設施、新型城鎮化,以及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,這些項目大多是涉及新一代信息網絡、5G應用、充電樁、新能源汽車、改造城鎮老舊小區,以及交通、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。

從長遠來看,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已經到了一個切換點,過去十幾年是投資,未來將慢慢轉變為消費,政府投資的邊際效應正在遞減。

而對環保企業來講,也要適應這一變化。環境基礎設施可能還有一些短板,需要補齊,但也主要集中在縣城、農村這一級別,需要環保企業下沉下去,尋找機會。

本周,國家發改委印發《關于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抓緊補上縣城城鎮化短板,完善環境衛生設施建設,就是證明。

另一方面,政府客戶的業務也將逐漸減少,工業企業客戶的第三方治理業務則將逐漸增多。隨著政府環保監管力度的加嚴,排污許可證制度的實施,工業企業需要尋找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環保企業,來幫他們處理廢水、廢物、廢氣,這將釋放出越來越多的市場。    

未來,工業企業、第三方治理可能就是環保企業的“地攤”。提高技術水平,真正解決問題,也將是環保企業的出路和方向。